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详细介绍

中国古籍数字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探究

日期: 2017年09月16日

一、古籍概况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浩瀚的历史文化遗产,古代典籍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物质载体,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史研究有很多优秀遗产,但存在着范围狭窄,缺乏参考资料等积弊。针对以上缺陷,近代以来学术界编纂了多种引得、通检、索引、汇编等工具书,部分完成了索引式整理的任务,为查阅古籍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中国历史古籍卷帙浩繁,经过系统整理的只是少数,即便已有的索引古籍,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仍会有种种不便。古典整理主要包括标点、校勘、笺注等工作。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每一个从事史学工作的人都要搜集和积累史料,以前抄录卡片的方法基本上是按照个人的需要辑录的,难以大家共享。搜集资料的工作麻烦而又艰巨,但十分重要。而且,只有尽可能全面地占有资料,才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们需要应用便捷、高效、准确的检索工具为人文学术研究服务。 

信息时代,数字卡片将取代传统的纸质卡片是不争的事实,数字图书馆正在迅速丰富着个人的数字藏书。古籍数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数字资料搜集范围的确定,数字资料的筛选与鉴定等[1]。利用计算机把史料的整理归类工作做好,方便广大读者,这需要史学工作者熟悉、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便于和信息技术人员配合协作,把古籍数字资料建设和史学研究推向深入。 

现阶段古籍数字资料的应用喜忧参半。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古籍数字化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互联网提高了电子文献的检索效率,扩大了服务范围,便捷的信息传递节省了远程通信费用。另一方面,现有的网络古籍数字资料分布极不平衡,大部分网络古籍数字资料库集中在海外,我国学者在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便。 

二、古籍数字资源 

数字化古籍文献为史学文化研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功能不仅在于一般的信息查询,更重要的是古籍文献中的知识发现。古籍数字化应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具有开放性,可以在网络上传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古籍数字化的过程,基本上可以视为文献全文数据库的生成过程。通过计算机输入一部古籍文献,就形成了无标引的全文数据库,即半结构化的数据库。[2]但其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半结构化的数据库不能像结构化数据库一样,由排序、筛选、分类和统计等管理过程产生再生资源,更谈不上知识发现。这远远不能发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也难以达到研究者的要求。因此,只有对古籍中的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制作成结构化数据库,与半结构化数据库相结合,才能满足研究者的需要。古籍数字资料搜集得方便快捷的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 

古籍数字资料尚没有方便适用的程序和统一的方法,古籍研究者可根据自己对资料的理解和研究需要进行二次归类整理。其方式有以下几种:按性质归类,按时间顺序排比,按研究问题分组等。检索得到的数字资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数据性资料,二是需要进行逻辑分类的文字。对数据性资料进行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可通过Excel之类的电子表格软件来实现常用的数据,如平均数、近似值、时间序列、分布规律等。在古籍中的数据性资料也占有相当一部分,但更多的是文字资料。 

从古籍学术研究的角度上来看,古籍中既有我们古代先贤哲人所表述的撰述,又有保存历史断片的记注。研究古代先贤的思想,首先,当然要尊重其撰述的完整性,而每当我们对其研究发现之后,往往会有新的解读,这就是史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其次,古籍研究者对文献本身的认识也是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而逐步清晰起来的,如果在大范围内进行模糊查询或渐进式查询,纸本检索工具书就不能解决。使用数字检索系统就能解决上述困难,然后再使用Word和Excel,对文字性资料进行逻辑分类,以便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发现。[3] 

三、古籍数字化现存的主要问题 

1.技术问题 

目前古籍文本输入的主要方法有两个:键盘输入,但手工作业,效率低成本高;而OCR虽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自动化信息资源输入技术,但也存在一些诸如图像质量不高,扫描速度低,识别率低等技术性问题。此外,现有的汉字识别系统多数针对简体,识别竖排繁体古籍的效果非常不理想。相对古籍中众多的繁体字、异体字、通假字、避讳字而言,计算机的文字编码不敷应用,缺字一直是古籍电子化的瓶颈。 

2.人才问题 

因为古籍原本都是竖排繁体字,包含大量的异体字、通假字等,没有标点符号,必须先进行整理,而古籍整理工作只能依赖于专业人员,所以古籍数字化需要一批既懂得古籍整理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现状却是急需培养古籍资源数字化专门人才。 

3.统筹问题 

我国古籍数量庞大,往往分散各地,而国内的古籍数字化工作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权威机构的统一指导和协调。 

4.标准问题 

我国急需建立规范、统一的数据库形式。没有规范的机读目录格式,数据库就无法进行交换,无法真正实现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给读者的使用和研究带来极大不便。 

5.经费问题 

现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拥有古籍文献资料最多,但因缺少经费,无法购置必需的设备和软件,并且缺乏相关的古籍与计算机人才,无法正常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 

四、古籍数字资源在史学领域的应用 

目前,尽管许多的史学研究者对应用计算机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提高利用计算机综合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水平,丰富研究手段,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化与史学关系的方法和理论研究,深入挖掘蕴含在浩瀚古典文献中的知识宝藏。此外,历史研究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学术活动,我们在运用古籍数字资料时,要摆正系统读书和按需搜集资料之间的关系,应当对古代文献中最基本的史料有比较正确、全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搜集资料、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掌握和运用的电脑网络知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古籍全文检索料为我们带来的方便快捷,可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献资料的考订、分析和历史问题的思考上,提高我们的研究质量和效率。总之,加快古典文献数字化进程,对于史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属类别: 行业动态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